查看原文
其他

怀念老友丛林中

王学孝 金台唱晚 2021-12-21


点击“金台唱晚”关注

怀念老友丛林中
王学孝
2016年8月13日,是我的老友丛林中逝世两周年的日子。回想起老丛病榻上吊着药瓶,瘦骨嶙峋的样子,酸楚之情油然而生。未来得及看望他,他就匆匆离去!难以弥补的遗憾啊!
老丛住院的消息,是此前杨振武社长来天津调研时给我讲的。但万没料到这么快他就走了!闻讯,我从天津赶到北京,终未见到最后一面!不顾拦阻,我就闯进宅门,家里没有设灵堂,客厅大玻璃框镶有老丛全身彩照,向他深深三鞠躬:丛林兄,王学孝从天津特意赶来为你送行来了,你走好啊!——我再也忍不住泪水!

1986年11月,我在浙江建站后回来报销,老陆(陆超祺)找我谈话:记者部林钢、老马(马鹤青)年底同时离休,剩丛林中一个主任,你回来做副主任,协助丛。我推辞再三,尽管十分不情愿,也只好勉强服从组织决定。但撂下一句话:有了合适(副主任)人选,我还回记者站。我实在舍不得离开一线记者岗位。我自认有做记者的瘾头。就这样,与老丛并肩一干就是8年,期间携手度过记者部史上最困难时期。我与老丛同庚,他比我生日大几个月。是正经八百谓丛兄。
▲2004年,人民日报社原记者部聚餐前排左起:张振国、章世鸿、杨振武、丛林中、王学孝;后排左起:颜世贵、潘帝都、王艾生。
这8年,经历了多事之秋,也是记者部负累最重之年。之前,记者部都是三四个主任,且资历深,名望重。如今,虽有老丛掌舵,我总觉得自己难以胜任。记者部除了组织地方报道,又新增一项重要任务——重建国内记者站。老丛身体一直欠佳,主持部的工作这副担子确实够重的。我尽量分担,减轻他的压力。31个记者站成立挂牌,我陪社领导跑了二十几个。在报社期间,我与编辑组白班夜班连轴转,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。88年夏天两次晕倒办公室。老丛见状,提出与我轮流值夜班,我坚持不让。他不能再倒下。
▲1987年6月22日,人民日报驻新疆记者站成立招待会在乌鲁木齐举行。丛林中(前排右一)陪同时任社长钱李仁(前排中)与新疆新闻界领导会面
如果说我多累于身,老丛则更累于心。抓稿子,他多思善谋。策划报道,业务本身工作,累不着也难不倒他。难的是那些枝枝叉叉的问题,经常困扰着他,让他不能专心致力于主要业务,抓稿子,组织报道。虽然如此,但那几年记者部的工作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,每年一版头条,都在百条左右。有谁知道老丛是经常抱病坚持工作的啊!
▲丛林中(左二)与钱李仁(中)做客吐鲁番市维吾尔族家庭
在政治上、新闻业务上,老丛都是一把强手,记者部的同志,是敬重佩服的!但是我要说,老丛更值得敬重的是他的思想品格,他的人品。他性格内敛,率真,襟怀坦荡,浓厚书卷气,很少在同志面前发牢骚。他体贴关怀人。对同志内心揣着一团火。他无力也顾不上稿子外的同志们那些家庭问题琐碎事,但他总叮嘱我,要尽其所能帮助解决。同志们分散全国,不容易,有困难能帮上一把,就等于送上点滴温暖。
▲2013年5月,丛林中在金台园(颜世贵 摄)
送我到天津赴任时,他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,最能证明你力量的是把天津站的工作搞得更好!
“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”
丛林兄,同志们将永远念着你!


丛林中
丛林中(1935—2014),1956年8月毕业于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,先后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任助教、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任编辑。1972年调至人民日报社,先后在国内部、工业部任编辑,在记者部当记者,1982年6月任记者部副主任,1987年1月至1995年4月任记者部主任。
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及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。著有新闻作品集《双翼集》。在《人民日报》留下的新闻名篇有《一片兴旺的土地》、《苏南采访札记》、《道路正在开创》等等。
注: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“金台唱晚”推荐阅读:

怀念“池北偶”——《告台湾同胞书》的起草者


与“大保”相处的那些难忘岁月(内含视频)


怀念一心为公的老总编唐纪宇


留得功名在世间——悼念老记者林钢



微信ID:rmrbjtcw
“金台唱晚”期待您的关注!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